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园区科协的创新之路
来源:浙江省科协 发布时间: 2017-10-10 点击数:
为了促进产业园企业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进步,促进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和提高,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16年年末由杨林控股有限公司、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天陆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杭州市滨江区天和高科技产业园科学技术协会(后简称天和科协)。
一、组织架构
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于2016年12月8日专门召开了天和科协成立大会,并经科协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了首届天和科协委员会,他们是李洪波、许志良、王立飞、蔡宁、李江西、陈燃、冯宇新、詹勇、楼朝平、俞鑫焱,由王向军担任主席,章虎、文华廷担任副主席,朱冬生任秘书长,同时,天和科协委员会特邀天和高科董事长陆关林,担任首届科协名誉主席。
二、经验做法
中国科协2017年企业工作要点中指出:“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一年,是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年、攻坚年”,这其中,针对园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服务平台——“园区科协”,已经开创了园区创新服务的新模式。天和科协都秉承创新服务理念,在创新中求发展,创新中求突破,创新创新再创新。
(一)主体创新
园区科协是政府和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承接了部分政府职能,也为政府更好的贴近服务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台。目前全国有众多的园区科协,其中绝大部分园区科协都是政府主导的,天和科技园区则是纯民营企业创建的一家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园区的园区科协,是一种经营主体的创新。
同时,组织架构也是一种创新,传统园区科协很多主要职务人员都是由政府部门的职能人员来任职;而天和科协都是由民营企业里面的专业人士组成的:
1、名誉主席陆关林。杭州天和建设集团董事长,杨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天陆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政协委员,2013年被评为浙商年度经济人物,2016年被评为浙商十大创新领军人物。
2、主席王向军。浙江大学药物分析学专业博士(后),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总裁,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负责人,天和众创空间联合创始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市“131”第三层次人才。
3、副主席:章虎、文华庭。章虎是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文华庭是杭州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4、秘书长朱冬生。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团导师,现任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副总裁。
5、天和科协部分会员代表来自民营企业:如粉蓝医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洪波、汉库国际(杭州)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志良、杭州泰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飞、杭州和合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江西、浙江今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燃、杭州众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宇新、杭州唐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詹勇、杭州迈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朝平、杭州馨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鑫焱。由这些企业负责人、科学家等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管理团队能更积极投身园区科协工作,成为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园区科协系统的学术资源和组织优势。秉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服务企业创新工作力度,使企业将更多科技成果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发展模式创新
作为园区科协的一员,天和园区科协于2016年12月8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给我们挂牌成立,同时天和科协又是园区科协成员中的“老革命”,因为从园区运营初期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与园区科协的工作要求不谋而合。自2012年起,开展的科协工作和园区发展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1、前瞻性的产业导向,奠定天和科协发展基础。天和园区定位打造中国首家以体外诊断试剂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专业科技园,同时也是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高精产业集聚园区。
2、精准定位天和科协服务对象,将科协服务与孵化器运营相结合。统筹海外引智,结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了高端人才;以园区科协服务理念培育入孵企业,提供前期公司工商注册指导,提供诊断试剂前沿科技成果发展方向信息等前期创业资讯,创业过程中各项科技法律政策咨询,企业产品市场引导、市场推介等孵化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建设共享实验室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3年,科技园采用“企业+科技园投入,共同运营, 科技园企业共享”的创新运营模式,由天和高科牵头与核心单位共建公共研发实验室,购置实验设备。
4、整合资源做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工作,具有天和特色的产业“链”,创新“链”逐步形成。2014年园区吸引原料、试剂、器械、研发、营销、检测、服务等上下游机构入驻,促进“产学研用证结合”。
5、为园区科技企业建立“一站式”、“一条龙”服务:CRO服务、创业服务、科技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
6、形成科技服务骨干企业+吸附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园区科协服务模式,打造区域性科技服务品牌,通过建设创业服务联盟,为创业者提供“升级版”服务,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盈利模式创新
1、专业服务促进租金增长:通过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系列包括技术、资本、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帮助企业顺利生存、快速发展壮大。以专业的、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打造天和口碑,以高服务质量来招商,提高园区入驻率同时再以优质的服务促进租金的增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先做房东后做股东:通过为企业提供基础型、发展型、延伸型服务,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与入驻企业建立了互信、互利、互助的合作关系,使园区对企业的融资需求的信息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掌握;而随着园区产业基金的建立,资本与项目之间借助服务实现了直接对接,进一步扩大了园区平台的内涵和功能性。
3、品牌效应有利于全国复制:通过近年的不断努力发展,如今天和园区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方面。园区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物医药孵化器的运作模式,未来三年,进行科技园复制,总体科技园规模达到150万平米以上。
4、产业溢出:经过近些年园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园内场地已不能满足这些企业对生产经营场地的需求。天和园区将企业产业溢出而对场地的需求和园区品牌复制相结合,打造产业外溢承接载体,作为另一种盈利模式。
三、实施成效与体会
2017年截止目前,天和园区科协建立以来,园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集聚50余家会员单位、服务活动40余场、服务企业200余家、服务科技人员达数千次。园内共有科技型企业240余家,其中80%以上为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工作者3000余名。园内累计引进(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13名,高新区(滨江)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杭创业“5050计划”生物医药资助项目60项落户科技园。企业入园后,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27家、雏鹰(青蓝)企业近30家,累计专利申请量500余件。
天和科协在今后工作开展中需要加强的4个方面:
1、提升治理结构能力:加大最高管理层对科协工作的重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管理层必须做到名副其实,尽职尽责,增强组织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活力,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2、多部门联合参与:园区科协工作内容丰富,必须联合企业的相关部门。
工会—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员工福利、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培训、职称申报、企业发展部—“讲理想、比贡献”、成果转化、申请各种专利、总经办—思想政治工作。
3、加强创新服务力度,增加服务平台,精准对接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工作,以创新创业为主线,在服务平台上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4、扩展创新服务范围:天和园区将已园内企业为中心,将科协服务范围扩散至周边园区,致力于科技工作者的各种服务,致力于解决各企业的创新创业服务需求和个性化问题,将天和科协服务做强做大!